Home
功能类别: 设计学院
位置: 香港将军澳
面积: 30,000 平方米
完工日期: 2007 年
https://indexarchitecture.com/wp-content/uploads/2020/09/moneyshot-FIN-01.jpg
https://indexarchitecture.com/wp-content/uploads/2020/09/PANEL-02.jpg
https://indexarchitecture.com/wp-content/uploads/2020/09/ISO.jpg
https://indexarchitecture.com/wp-content/uploads/2020/09/PANEL-03.jpg
https://indexarchitecture.com/wp-content/uploads/2020/09/Basement-Floor-11.jpg
https://indexarchitecture.com/wp-content/uploads/2020/09/Basement-Floor-4.jpg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我們的設計方案著於演繹這創意學府一種創新的教育理念,就是打破傳統專上教育及職業先修教育的一道洪溝。我們構思一個讓學院與週遭社區互動的空間讓學院中的一些公眾設施及綠化環境,和社區共同分享及使用從而既把學校和社區融和一體,也更體驗知專的辦學宗旨。一座浮於起伏草地上的弧形建築物,亦將成為知專學院重要的身份認同,也同時為未來校園規劃設計劃上漂亮的第一筆。

校園規劃:知專學院的校園跟將來東面的公眾公園連合一起,從景嶺路的地鐵站及巴士站出口便可以立刻體驗這種共融和諧的關係。會堂、劇院、演講廳及康樂體育場所等公共設施均設於公園內及綜合教學設施下。而介乎兩者之間的地面空間將會成為公用地方,包括展覽廳、畫廊、書店和餐廳茶座。這設計方案正是延續及發展勒柯比意(Le Corbusier)於哈佛視覺藝術中心的精湛設計概念,建造共有空間的通道來吸引更多人流,從而在幽靜的教學世界中,促進學界與社區的交流。再者,地下所有的公共設施均被柔柔綠綠的草坡空間綿綿覆蓋,同時也有特定的出入口提供給公眾使用。校園公園以池塘作中心,四圍皆是樹木,為亞熱帶氣候的香港準備了一片罕有而珍貴的綠蔭。

大樓設計:知專第一期弧形建築物由工地西南延伸至東北,容納了大部份綜合教學設施,而弧形設計的表面則清楚劃分了煩囂的城巿的及寧靜的綠化校園。每個樓層將有適當高度的空間和寬闊的走廊貫通全層。較大的房間分佈在弧形的兩端,樓層中心附近則為尺數較小的課室。寬闊的樓層讓同樣用途的工作間只有咫尺之隔,鼓勵師生彼此之間的溝通合作及互動交流。就着未來發展,調整空間是必然之事,開倘的設計讓空間能夠靈活變動,由玻璃和崗石模板組成的外牆設計,更預備了改變外牆透明與不透明的可能性。這裡我們亦提議了第二期建設的藍圖和於公眾公園內的一座嶄新的康樂場所,以配合未來發展的需要,因為一個整體統一、符合步伐的設計對知專的未來發展是必須的。

環境與持續發展:知專學院建築群與園景的結構是根據可持續發展的方針以及對四週環境產生最小影響作準則的。而最大的公共設施均被草皮覆蓋以減少消耗能源。第一期弧形建築物頂部更裝上大片太陽能電板,以追求能源獨立的目標。各式各樣的公園設施如水池和樹木讓這次規劃對環境影響更趨向零。更多關於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設計例如建築物外牆表現及能源循環再用系統等將會在第二階段建築設計比賽中加以闡明。我們認為現在的公共建設必須考慮其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作為具前膽及負責任的建築設計,這些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我們的設計方案著於演繹這創意學府一種創新的教育理念,就是打破傳統專上教育及職業先修教育的一道洪溝。我們構思一個讓學院與週遭社區互動的空間讓學院中的一些公眾設施及綠化環境,和社區共同分享及使用從而既把學校和社區融和一體,也更體驗知專的辦學宗旨。一座浮於起伏草地上的弧形建築物,亦將成為知專學院重要的身份認同,也同時為未來校園規劃設計劃上漂亮的第一筆。

校園規劃:知專學院的校園跟將來東面的公眾公園連合一起,從景嶺路的地鐵站及巴士站出口便可以立刻體驗這種共融和諧的關係。會堂、劇院、演講廳及康樂體育場所等公共設施均設於公園內及綜合教學設施下。而介乎兩者之間的地面空間將會成為公用地方,包括展覽廳、畫廊、書店和餐廳茶座。這設計方案正是延續及發展勒柯比意(Le Corbusier)於哈佛視覺藝術中心的精湛設計概念,建造共有空間的通道來吸引更多人流,從而在幽靜的教學世界中,促進學界與社區的交流。再者,地下所有的公共設施均被柔柔綠綠的草坡空間綿綿覆蓋,同時也有特定的出入口提供給公眾使用。校園公園以池塘作中心,四圍皆是樹木,為亞熱帶氣候的香港準備了一片罕有而珍貴的綠蔭。

大樓設計:知專第一期弧形建築物由工地西南延伸至東北,容納了大部份綜合教學設施,而弧形設計的表面則清楚劃分了煩囂的城巿的及寧靜的綠化校園。每個樓層將有適當高度的空間和寬闊的走廊貫通全層。較大的房間分佈在弧形的兩端,樓層中心附近則為尺數較小的課室。寬闊的樓層讓同樣用途的工作間只有咫尺之隔,鼓勵師生彼此之間的溝通合作及互動交流。就着未來發展,調整空間是必然之事,開倘的設計讓空間能夠靈活變動,由玻璃和崗石模板組成的外牆設計,更預備了改變外牆透明與不透明的可能性。這裡我們亦提議了第二期建設的藍圖和於公眾公園內的一座嶄新的康樂場所,以配合未來發展的需要,因為一個整體統一、符合步伐的設計對知專的未來發展是必須的。

環境與持續發展:知專學院建築群與園景的結構是根據可持續發展的方針以及對四週環境產生最小影響作準則的。而最大的公共設施均被草皮覆蓋以減少消耗能源。第一期弧形建築物頂部更裝上大片太陽能電板,以追求能源獨立的目標。各式各樣的公園設施如水池和樹木讓這次規劃對環境影響更趨向零。更多關於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設計例如建築物外牆表現及能源循環再用系統等將會在第二階段建築設計比賽中加以闡明。我們認為現在的公共建設必須考慮其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作為具前膽及負責任的建築設計,這些是不可或缺的要素。